42pHAu8kvvz作者:文雯hope.huanqiu.comarticle世界读书日|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e3pmh4858/e7o7pkup4【环球网公益频道 记者 文雯】“我觉得纸质阅读是接近灵魂的。而阅读这件事,本身就是提升人的灵魂的“——朱德庸画画是心灵跟笔之间的一种联系 与传统漫画家不同,朱德庸至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画画。“画画一开始其实就是我的兴趣,所以我闲暇时就会不停地画。因为我求学与生活中经历的种种挫折,久而久之,画漫画更是成为了我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之后它竟然变成我从事终身的一个职业”,朱德庸在采访中向环球网公益频道的记者强调,“喜欢画画就去画,不用强制学习。画画其实是心灵跟笔之间的一种联系,你只要不停的画,自然就会进步”。最重要的是作品打动人心。朱德庸表示:不管如何打造文创市场,它的源头绝对就是作品本身。而周边商品表现的仅仅是作者作品的很小一部分。阅读作品时,我们可以透过作品,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笔下描绘的具体的人物形象。但在不了解作品,而盲目购买周边商品,说“好可爱,好可爱”的时候,就有些肤浅盲从了。朱德庸很少和他的读者直接进行沟通,“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我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呢,其实我到目前还是在摸索之中”。他认为作者本人跟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感觉,并不一定是一样的。“一个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他除了会将自己的想法放入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够借此去表达更多人的感受,从而引起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达到精神上的共通”,所以朱德庸认为,“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其实不重要。我是靠作品和我的读者连结”。自己的读者更需要的是跟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而不是跟自己。讽刺漫画是并不荒诞的黑色幽默“漫画跟幽默之间的关系就像电线杆跟狗的关系一样”,朱德庸笑着说,“我的作品很重要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有幽默在里面”。相比于其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够满意的作者,朱德庸则是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非常喜欢。因为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系列,都是自己用至少十年的时间去酝酿、打磨的,朱德庸表示:如果没有深刻的感受,自己是不会盲目进行创作的。朱德庸的作品描绘的故事内容与其他漫画家有很大差别,他认为这种差别,或许是因为自己创作作品都是以“人性”为出发点。所有人的喜恶都会带有个人偏见,基于对“人性”的观察,朱德庸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双响炮》。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有人一直以为“这是外国人画的”。几十年前的作品中表述的“婚姻哲理”,时至今日也仍不过时。谈及《双响炮》,朱德庸说:“那是我二十几年来,透过我所成长的环境,通过我父母的婚姻、邻居的婚姻、亲戚朋友的婚姻……综合我对中国人婚姻的一种感受所创造出来的。后一个作品《涩女郎》,是我观察女性的成长中所碰到的不管是爱情也好,婚姻也好,人生也好,各种的困难、想法而创作出的。”再比如2005年的《关于上班这件事》。短短四年“上班族”的生活,却让朱德庸每一天都在反问自己“上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关于上班这件事》也因此“有感而发”。献给所有不想成为大人的小孩和想成为小孩的大人朱德庸世界观中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小孩的世界,一个世界是大人的世界。但是总有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作为“养儿防老”的“工具”,亦或是满足自己虚荣心来代替自己获得未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工具”。这种试图将“小孩”的世界破坏,将其强行拉进“大人”的世界的做法,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更破坏了孩子自然成长的权利。对于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朱德庸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特意设定过。“这些事情没有办法解释,也不需要去设定。因为对我来讲,既然我的作品都从‘人’作为出发点的话,我觉得只要是‘人’,他都会有所感受的,只不过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朱德庸补充道,“所以我并不会专门为‘成年人’去画,我想我只会为‘人’去画”。《什么事都在发生》是朱德庸描绘人生全方位的书。这本书谈的是人生,是人生遇到的种种困境。朱德庸觉得,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是你无论如何也逃脱不掉的,但你必须要面对。他认为无论是成人、青少年还是儿童,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应该尽早地去了解“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朱德庸的《绝对小孩》也是非常适合家庭亲子阅读的系列书籍。在他创作《绝对小孩》这本书时,就是希望所有不想成为大人的小孩和想成为小孩的大人都适合阅读。朱德庸想让阅读过这本书的人知道:“小孩”和“大人”各有各的世界。“小孩”会慢慢地成长,终究会踏入成人的世界里,变成成人世界里的“大人”。而“大人”,如果想找寻童年时那种纯真的快乐,那就请回到“小孩”的世界里。161908505861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文雯环球网161908505861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4fe1c7d2b73e7bfe8496f196e954a66u5.jpg{"email":"wenwen@huanqiu.com","name":"文雯"}
【环球网公益频道 记者 文雯】“我觉得纸质阅读是接近灵魂的。而阅读这件事,本身就是提升人的灵魂的“——朱德庸画画是心灵跟笔之间的一种联系 与传统漫画家不同,朱德庸至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画画。“画画一开始其实就是我的兴趣,所以我闲暇时就会不停地画。因为我求学与生活中经历的种种挫折,久而久之,画漫画更是成为了我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之后它竟然变成我从事终身的一个职业”,朱德庸在采访中向环球网公益频道的记者强调,“喜欢画画就去画,不用强制学习。画画其实是心灵跟笔之间的一种联系,你只要不停的画,自然就会进步”。最重要的是作品打动人心。朱德庸表示:不管如何打造文创市场,它的源头绝对就是作品本身。而周边商品表现的仅仅是作者作品的很小一部分。阅读作品时,我们可以透过作品,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笔下描绘的具体的人物形象。但在不了解作品,而盲目购买周边商品,说“好可爱,好可爱”的时候,就有些肤浅盲从了。朱德庸很少和他的读者直接进行沟通,“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我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呢,其实我到目前还是在摸索之中”。他认为作者本人跟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感觉,并不一定是一样的。“一个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他除了会将自己的想法放入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够借此去表达更多人的感受,从而引起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达到精神上的共通”,所以朱德庸认为,“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其实不重要。我是靠作品和我的读者连结”。自己的读者更需要的是跟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而不是跟自己。讽刺漫画是并不荒诞的黑色幽默“漫画跟幽默之间的关系就像电线杆跟狗的关系一样”,朱德庸笑着说,“我的作品很重要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有幽默在里面”。相比于其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够满意的作者,朱德庸则是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非常喜欢。因为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系列,都是自己用至少十年的时间去酝酿、打磨的,朱德庸表示:如果没有深刻的感受,自己是不会盲目进行创作的。朱德庸的作品描绘的故事内容与其他漫画家有很大差别,他认为这种差别,或许是因为自己创作作品都是以“人性”为出发点。所有人的喜恶都会带有个人偏见,基于对“人性”的观察,朱德庸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双响炮》。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有人一直以为“这是外国人画的”。几十年前的作品中表述的“婚姻哲理”,时至今日也仍不过时。谈及《双响炮》,朱德庸说:“那是我二十几年来,透过我所成长的环境,通过我父母的婚姻、邻居的婚姻、亲戚朋友的婚姻……综合我对中国人婚姻的一种感受所创造出来的。后一个作品《涩女郎》,是我观察女性的成长中所碰到的不管是爱情也好,婚姻也好,人生也好,各种的困难、想法而创作出的。”再比如2005年的《关于上班这件事》。短短四年“上班族”的生活,却让朱德庸每一天都在反问自己“上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关于上班这件事》也因此“有感而发”。献给所有不想成为大人的小孩和想成为小孩的大人朱德庸世界观中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小孩的世界,一个世界是大人的世界。但是总有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作为“养儿防老”的“工具”,亦或是满足自己虚荣心来代替自己获得未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工具”。这种试图将“小孩”的世界破坏,将其强行拉进“大人”的世界的做法,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更破坏了孩子自然成长的权利。对于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朱德庸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特意设定过。“这些事情没有办法解释,也不需要去设定。因为对我来讲,既然我的作品都从‘人’作为出发点的话,我觉得只要是‘人’,他都会有所感受的,只不过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朱德庸补充道,“所以我并不会专门为‘成年人’去画,我想我只会为‘人’去画”。《什么事都在发生》是朱德庸描绘人生全方位的书。这本书谈的是人生,是人生遇到的种种困境。朱德庸觉得,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是你无论如何也逃脱不掉的,但你必须要面对。他认为无论是成人、青少年还是儿童,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应该尽早地去了解“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朱德庸的《绝对小孩》也是非常适合家庭亲子阅读的系列书籍。在他创作《绝对小孩》这本书时,就是希望所有不想成为大人的小孩和想成为小孩的大人都适合阅读。朱德庸想让阅读过这本书的人知道:“小孩”和“大人”各有各的世界。“小孩”会慢慢地成长,终究会踏入成人的世界里,变成成人世界里的“大人”。而“大人”,如果想找寻童年时那种纯真的快乐,那就请回到“小孩”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