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hsJQLNP0T作者:文雯hope.huanqiu.comarticle专访安武林:阅读改变人生/e3pmh4858/ekr3m9a4m【环球网公益频道 记者 文雯】“没有阅读兴趣是无法培养阅读习惯的。”——安武林如果你想读懂一个作品,那你最好先了解这个作家安武林说:“我性格的两面性,在我的童话作品里都有体现。有抒情的一面,也有幽默的一面。”安武林创作童话时,首先是将生活中很平凡的事进行艺术化的夸张和变形处理。“夸张本身是一种幽默感,实际上这也是生活荒诞性的一种表现。”其次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有读者评价《黑豆里的母亲》,是用平淡的语气写出虐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故事。安武林对环球网记者解释道:“这篇散文叙述的是我的真实经历,在很大程度上,我的情感投入特别大。”真实的生活融进高浓度的情感,这就是安武林向记者强调的“要想动人,首先有真情”。“我不太喜欢把苦难写的过分细致化”,说起对死亡场景的刻画和描写,安武林表示自己的描述是非常客观的。“死亡是不需要被夸大的”,以《黑豆里的母亲》为例,安武林认为,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描写死亡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死亡、感受死亡,但不要过分的渲染悲惨,避免让少年儿童产生一种非常恐惧和害怕的心理。谈及自己作品的教育意义,安武林认为过分强调教育意义,会影响作品文学性的表达。儿童文学故事本身就会有一种倾向性,这并不是作家会下意识去处理的,而是在酝酿作品的时候就自然的去平衡。“儿童文学作家不会让教育意义大于文学意义。我们说的寓教于乐,也是让教育体现在文学中”。不是豁然开朗,是源源不断安武林在小学三年级阅读了第一本课外读物小说,从此爱上了阅读。在他六年级时就梦想着当一名作家。面对经济的困顿、生活的磨难,是在阅读中获得的力量,让安武林有了向前的勇气和信心。安武林对记者表示,阅读不是让自己“瞬间”或“某一个阶段”有所收获,而是“源源不断地输入”安武林补充道,“阅读中汲取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是非常重要、强大的。让心灵逐渐建立一个堡垒,把精神变得更加的强大”。“阅读改变人生吧。”这是安武林的自身体会,也是他上千场讲座的核心主题。“阅读有用,而且一直非常有用”。安武林表示,读书的好处,孩子们可能现在不能明白,这是在人生中慢慢体会的事。不要传递阅读焦虑“我不相信哪一个成年人是因为小时候读了某一本书就开始变坏了。”谈及国内儿童文学作品的争议,安武林如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呢有点太重视阅读了,家长会产生一种焦虑心理,从而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三审三校”是我国出版工作的基本制度,通过履行各环节职责,严把关口,对于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内容导向和价值取向,提升出版质量意义重大。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印发,检查范围扩展至图书、报纸、期刊,明确提出严格履行“三审”,认真执行“三校”,严把人员资质要求。“图书出版的审核制度是相当严格的”,安武林认为成年人不应该将书籍选择和内容把控的焦虑放大,并施压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看问题的视角和成年人是不同的。比起“代替”和“控制”,更应该“培养”和“引导”。让孩子自己选择书籍阅读,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说到这里,安武林还是推荐回归到“纸质阅读”,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感,也更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新型阅读方式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大多数人错误的运用了新型阅读,认为“这看看,那儿听听,好像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了。”安武林补充道“不成体系的,都不是完整的。阅读还是要回归到‘踏实’,才能有自己的收获。”简言之,阅读是不能投机取巧的。16505894499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文雯环球网165058944997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3e07495d7c056d59124c96502f45b928c5.jpg{"email":"wenwen@huanqiu.com","name":"文雯"}
【环球网公益频道 记者 文雯】“没有阅读兴趣是无法培养阅读习惯的。”——安武林如果你想读懂一个作品,那你最好先了解这个作家安武林说:“我性格的两面性,在我的童话作品里都有体现。有抒情的一面,也有幽默的一面。”安武林创作童话时,首先是将生活中很平凡的事进行艺术化的夸张和变形处理。“夸张本身是一种幽默感,实际上这也是生活荒诞性的一种表现。”其次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有读者评价《黑豆里的母亲》,是用平淡的语气写出虐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故事。安武林对环球网记者解释道:“这篇散文叙述的是我的真实经历,在很大程度上,我的情感投入特别大。”真实的生活融进高浓度的情感,这就是安武林向记者强调的“要想动人,首先有真情”。“我不太喜欢把苦难写的过分细致化”,说起对死亡场景的刻画和描写,安武林表示自己的描述是非常客观的。“死亡是不需要被夸大的”,以《黑豆里的母亲》为例,安武林认为,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描写死亡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死亡、感受死亡,但不要过分的渲染悲惨,避免让少年儿童产生一种非常恐惧和害怕的心理。谈及自己作品的教育意义,安武林认为过分强调教育意义,会影响作品文学性的表达。儿童文学故事本身就会有一种倾向性,这并不是作家会下意识去处理的,而是在酝酿作品的时候就自然的去平衡。“儿童文学作家不会让教育意义大于文学意义。我们说的寓教于乐,也是让教育体现在文学中”。不是豁然开朗,是源源不断安武林在小学三年级阅读了第一本课外读物小说,从此爱上了阅读。在他六年级时就梦想着当一名作家。面对经济的困顿、生活的磨难,是在阅读中获得的力量,让安武林有了向前的勇气和信心。安武林对记者表示,阅读不是让自己“瞬间”或“某一个阶段”有所收获,而是“源源不断地输入”安武林补充道,“阅读中汲取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是非常重要、强大的。让心灵逐渐建立一个堡垒,把精神变得更加的强大”。“阅读改变人生吧。”这是安武林的自身体会,也是他上千场讲座的核心主题。“阅读有用,而且一直非常有用”。安武林表示,读书的好处,孩子们可能现在不能明白,这是在人生中慢慢体会的事。不要传递阅读焦虑“我不相信哪一个成年人是因为小时候读了某一本书就开始变坏了。”谈及国内儿童文学作品的争议,安武林如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呢有点太重视阅读了,家长会产生一种焦虑心理,从而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三审三校”是我国出版工作的基本制度,通过履行各环节职责,严把关口,对于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内容导向和价值取向,提升出版质量意义重大。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印发,检查范围扩展至图书、报纸、期刊,明确提出严格履行“三审”,认真执行“三校”,严把人员资质要求。“图书出版的审核制度是相当严格的”,安武林认为成年人不应该将书籍选择和内容把控的焦虑放大,并施压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看问题的视角和成年人是不同的。比起“代替”和“控制”,更应该“培养”和“引导”。让孩子自己选择书籍阅读,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说到这里,安武林还是推荐回归到“纸质阅读”,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感,也更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新型阅读方式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大多数人错误的运用了新型阅读,认为“这看看,那儿听听,好像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了。”安武林补充道“不成体系的,都不是完整的。阅读还是要回归到‘踏实’,才能有自己的收获。”简言之,阅读是不能投机取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