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68GEqJvIf hope.huanqiu.comarticle中国平安怒江论坛分享减贫经验,“妈妈的针线活”受热捧/e3pmh4858/e3pttusns【环球网公益综合报道】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携手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联合举办,以“共促乡村全面振兴,共谋现代化发展”为核心理念,汇聚了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30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索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广阔路径。在开幕式上,中国平安作为受邀企业代表,不仅分享了其在国家减贫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宝贵经验,还正式推出了“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橙色工坊”非遗就业工坊的形式,展示了如何通过传承非遗技艺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就业增收。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在“共绘怒江乡村振兴新画卷”特别论坛上,深情讲述了中国平安如何多管齐下,为云南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自2022年以来,中国平安通过提供乡村振兴贷款资金、扶贫贴息贷款,以及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乡风文明共建、开展新农人致富带头人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为云南地区累计提供了超过50.5亿元的乡村振兴支持资金。在怒江地区,中国平安更是为当地乡村企业提供了2577万元的贴息贷款,直接惠及826户、2676人,助力他们摆脱贫困,迈向富裕。“妈妈的针线活”项目作为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其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就业增收方面的成就,还获得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内的多位外国友人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参观者对由少数民族绣娘手工制作的刺绣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情况表示了浓厚兴趣。“妈妈的针线活”是中国平安、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行动,旨在助力中国边远地区基层家庭妇女创收就业,同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及非遗技艺。该项目已在全国多个省份落地开花,累计资助了数百名少数民族乡村妇女接受培训并实现就业增收。其中,“橙色工坊”作为该项目的亮点之一,已在四川、广东、内蒙古、云南等地成功落地,成为推动当地非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未来,“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将继续升级,融合环保理念与非遗传承,采用“1+1+1+N”的运作模式(即1个权威公益机构管理、1套可持续帮扶方案、1处标准化落地场所及N个爱心企业支持),致力于打造低收入妇女创业增收的样板案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平安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减贫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案例,持续推动“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让中国的减贫经验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张阳)17434847372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石婷婷环球网174348473729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ae269d8a034c0ded408d7abef43901au1.png{"email":"shitingting@huanqiu.com","name":"石婷婷"}
【环球网公益综合报道】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携手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联合举办,以“共促乡村全面振兴,共谋现代化发展”为核心理念,汇聚了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30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索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广阔路径。在开幕式上,中国平安作为受邀企业代表,不仅分享了其在国家减贫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宝贵经验,还正式推出了“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橙色工坊”非遗就业工坊的形式,展示了如何通过传承非遗技艺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就业增收。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在“共绘怒江乡村振兴新画卷”特别论坛上,深情讲述了中国平安如何多管齐下,为云南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自2022年以来,中国平安通过提供乡村振兴贷款资金、扶贫贴息贷款,以及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乡风文明共建、开展新农人致富带头人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为云南地区累计提供了超过50.5亿元的乡村振兴支持资金。在怒江地区,中国平安更是为当地乡村企业提供了2577万元的贴息贷款,直接惠及826户、2676人,助力他们摆脱贫困,迈向富裕。“妈妈的针线活”项目作为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其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就业增收方面的成就,还获得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内的多位外国友人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参观者对由少数民族绣娘手工制作的刺绣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情况表示了浓厚兴趣。“妈妈的针线活”是中国平安、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行动,旨在助力中国边远地区基层家庭妇女创收就业,同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及非遗技艺。该项目已在全国多个省份落地开花,累计资助了数百名少数民族乡村妇女接受培训并实现就业增收。其中,“橙色工坊”作为该项目的亮点之一,已在四川、广东、内蒙古、云南等地成功落地,成为推动当地非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未来,“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将继续升级,融合环保理念与非遗传承,采用“1+1+1+N”的运作模式(即1个权威公益机构管理、1套可持续帮扶方案、1处标准化落地场所及N个爱心企业支持),致力于打造低收入妇女创业增收的样板案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平安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减贫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案例,持续推动“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让中国的减贫经验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