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IMBTgpR37 hope.huanqiu.comarticle522名“微爱妈妈”守护2036名儿童成长/e3pmh4858/ekr3mllli“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在山东省泗水县的“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基地内,动听的歌声响起,小新奕望着“妈妈”卓红,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我爱你。”随后,会场内陆续响起了“谢谢妈妈”“我爱你妈妈”的声音,她们笑着,脸上却挂满泪水。卓红不是小新奕的亲生母亲,一如会场内几百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可孩子深情的告白,早已跨越了血脉的界限。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微爱妈妈”暑期成长营的结营仪式上。泗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泗水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从2013年开始,泗水县就全面摸排留守和困境儿童信息;2018年,“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开始项目化运作。招募泗水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未成年人14.9万,其中留守儿童542人,散居孤儿5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09人。 泗水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留守、困境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思想上由于缺乏长辈正向的言传身教和价值观念引导,不利于正确的三观养成;情感上内向自卑,情绪容易波动起伏,不愿参与社交,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安全上由于缺乏有效看护,发生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风险较高,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增加,沉迷手机、不良交友等问题突出。“孩子们需要一个温暖、有爱的妈妈。”基于这样的考量,“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应运而生,卓红、孟玉林等主动报名成了“微爱妈妈”。此后,泗水县逐步构建起了县、镇、村三级差异化联动关爱体系,分别针对失母女童、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陪伴活动,科学有效地将帮扶关爱覆盖到全县留守和困境儿童。截至目前,泗水县累计招募“微爱妈妈”522名,结对陪伴2036名儿童健康成长。陪伴一次次的陪伴与交流,让“微爱妈妈”看到了留守、困境儿童的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等现实问题。与小林结对的前半年,孟玉林每周都会到小林的家里走访,可小林总是躲着她,交流的时候也总是怯生生的。孟玉林坚持每周与孩子见面,带去食材为孩子做饭,帮她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终于打开了小林的心门。“社交障碍”是留守、困境儿童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了让孩子们在高质量的集体活动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泗水县统筹协调占地1600余平方米的县级“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基地,依托全县166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设立镇级“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站、村级“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队,建立市级爱心妈妈驿站1处、县级驿站14处,新增柘沟党史纪念馆等主题性爱心妈妈驿站。2021年起,“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升级为结对陪伴和集中集体陪伴相结合的模式,关爱方式也转化为2~4名“微爱妈妈”结对5~10名儿童的家庭式关爱。每个月针对失母困境女童开展一次为期两天的集中集体陪伴,在生活关怀、兴趣培养和心理疏导中引导孩子们形成向上向善的思想人格。成长如今在泗水,县委书记带头当“微爱妈妈”,县级领导多次参与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活动;构建起“党政机关+妇联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的政社互动、多方联动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8部门联合下发《“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实施方案》,与民政、公检法司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针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监护问题及时联动处理。泗水县依托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吸纳党员干部、教师、医生等有爱心、有特长的女性组建团队,通过“特长妈妈+微爱妈妈”协同分工,每月开展一次为期两天的集中集体陪伴。镇街每月开展一次为期一天的集中集体陪伴,结合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鼓励镇街打造富有特色的儿童关爱工作品牌;各村以妇联干部为主体,组建“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队,不定期对留守、困境儿童开展帮扶关爱。“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跟踪数据显示,96%的孩子焦虑感和孤独感明显降低,92%的孩子自信心和社交意愿大幅提升,60%的受助儿童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得到显著提高,约30%的儿童在陪伴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特长,并找到了个人发展的新方向。不仅如此,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也懂得了如何给予爱。2024年的夏天,读大学的小林在放假后来到了“微爱妈妈陪伴成长”暑期成长营,与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担任起了“微爱妈妈”的小帮手。“爱是需要传递的,孟妈妈的爱让我学会勇敢、自信,让我蜕变、成长,我不仅要接受爱,更要学会付出爱。”站在台上的小林充满自信,台下的孟玉林微笑着,流下了眼泪。(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王丹青)1764122427361责编:吴涛中国妇女报17641224273611[]{"email":"wutao@huanqiu.com","name":"吴涛"}
“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在山东省泗水县的“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基地内,动听的歌声响起,小新奕望着“妈妈”卓红,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我爱你。”随后,会场内陆续响起了“谢谢妈妈”“我爱你妈妈”的声音,她们笑着,脸上却挂满泪水。卓红不是小新奕的亲生母亲,一如会场内几百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可孩子深情的告白,早已跨越了血脉的界限。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微爱妈妈”暑期成长营的结营仪式上。泗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泗水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从2013年开始,泗水县就全面摸排留守和困境儿童信息;2018年,“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开始项目化运作。招募泗水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未成年人14.9万,其中留守儿童542人,散居孤儿5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09人。 泗水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留守、困境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思想上由于缺乏长辈正向的言传身教和价值观念引导,不利于正确的三观养成;情感上内向自卑,情绪容易波动起伏,不愿参与社交,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安全上由于缺乏有效看护,发生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风险较高,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增加,沉迷手机、不良交友等问题突出。“孩子们需要一个温暖、有爱的妈妈。”基于这样的考量,“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应运而生,卓红、孟玉林等主动报名成了“微爱妈妈”。此后,泗水县逐步构建起了县、镇、村三级差异化联动关爱体系,分别针对失母女童、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陪伴活动,科学有效地将帮扶关爱覆盖到全县留守和困境儿童。截至目前,泗水县累计招募“微爱妈妈”522名,结对陪伴2036名儿童健康成长。陪伴一次次的陪伴与交流,让“微爱妈妈”看到了留守、困境儿童的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等现实问题。与小林结对的前半年,孟玉林每周都会到小林的家里走访,可小林总是躲着她,交流的时候也总是怯生生的。孟玉林坚持每周与孩子见面,带去食材为孩子做饭,帮她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终于打开了小林的心门。“社交障碍”是留守、困境儿童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了让孩子们在高质量的集体活动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泗水县统筹协调占地1600余平方米的县级“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基地,依托全县166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设立镇级“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站、村级“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队,建立市级爱心妈妈驿站1处、县级驿站14处,新增柘沟党史纪念馆等主题性爱心妈妈驿站。2021年起,“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升级为结对陪伴和集中集体陪伴相结合的模式,关爱方式也转化为2~4名“微爱妈妈”结对5~10名儿童的家庭式关爱。每个月针对失母困境女童开展一次为期两天的集中集体陪伴,在生活关怀、兴趣培养和心理疏导中引导孩子们形成向上向善的思想人格。成长如今在泗水,县委书记带头当“微爱妈妈”,县级领导多次参与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活动;构建起“党政机关+妇联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的政社互动、多方联动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8部门联合下发《“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实施方案》,与民政、公检法司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针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监护问题及时联动处理。泗水县依托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吸纳党员干部、教师、医生等有爱心、有特长的女性组建团队,通过“特长妈妈+微爱妈妈”协同分工,每月开展一次为期两天的集中集体陪伴。镇街每月开展一次为期一天的集中集体陪伴,结合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鼓励镇街打造富有特色的儿童关爱工作品牌;各村以妇联干部为主体,组建“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队,不定期对留守、困境儿童开展帮扶关爱。“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跟踪数据显示,96%的孩子焦虑感和孤独感明显降低,92%的孩子自信心和社交意愿大幅提升,60%的受助儿童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得到显著提高,约30%的儿童在陪伴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特长,并找到了个人发展的新方向。不仅如此,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也懂得了如何给予爱。2024年的夏天,读大学的小林在放假后来到了“微爱妈妈陪伴成长”暑期成长营,与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担任起了“微爱妈妈”的小帮手。“爱是需要传递的,孟妈妈的爱让我学会勇敢、自信,让我蜕变、成长,我不仅要接受爱,更要学会付出爱。”站在台上的小林充满自信,台下的孟玉林微笑着,流下了眼泪。(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王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