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A6W8 hope.huanqiu.comarticle火海救母女孩1周获捐超200万 院方渠道占92%/e3pmh4858/e7o7pkup4阅读提示13岁的南阳女孩闫倩玉火海救母被严重烧伤,生命垂危,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短短一周捐款便超过200万元。爱心如潮之下,三种捐款渠道的募款效率差别立现。虽然都做到了透明公开,但院方接收的捐款竟占善款总额的近92%,民间捐助平台“完胜”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但民间临时自设的捐助平台,因缺少名分,受人力、经验制约而疲于应对,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广泛公信力的常设性第三方捐助平台亟待出现。有声音认为,只有打破公募权垄断、引入慈善机构竞争,才有可能缔造这样的平台,让慈善事业得以健康长远发展。数字三种捐赠平台收获迥异,医院最多昨日下午5时,河南省慈善总会捐赠服务部向大河报记者通报说,从4月9日到16日,省慈善总会收到救助闫倩玉的善款总额为70098元,最大的两笔均为1万元,来自两位爱心人士。截至4月15日零时,南石医院累计收到爱心款1936635.54元,已全部交至小倩玉个人住院费用账号。三问到底什么样的捐赠平台值得托付?小倩玉事件经大河报独家报道后,众多爱心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联系本报,表达捐助意愿,但如何选择第三方捐助平台,让众多爱心人士信赖,报社亦十分犯难。不少热心人士出于对大河报的信任,希望将善款交给报社,再转交给小倩玉。不过,这种方式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且报社缺少运营经验,更重要的是不符合法律法规,最终未被采用。在合适的捐赠渠道难以敲定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大河报最终公布了省慈善总会、南石医院的专用爱心账户和网络公益平台3种募捐渠道。昨日下午,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高涌说,接收社会救助以来,他们专门从办公室抽调了4人专职负责捐赠事宜,“他们天天忙得团团转,有时候到半夜还吃不上饭”。高涌也坦承,这种接收捐助的方式,他们很少进行,没有成熟的经验,如果社会上有一个具有广泛公信力的第三方捐赠平台,他们能省去很多麻烦。三种渠道捐款数额为何大相径庭?短短一周,救助小倩玉的善款就突破了210万元,其中医院接收的捐款最多,达到总额的近92%。根据高涌的说法,近194万元善款中,有近三分之二是热心人士通过现场捐赠的,大概三分之一是通过银行转账捐赠。有网友评论说,获捐善款的多少,反映了广大热心人士的信任度,那就是在进行慈善捐赠时更信赖民间机构,“对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公众还是不太信任”。对此说法,省慈善总会宣传部工作人员高女士并不认同。她说,短短数日,公众通过省慈善总会的捐款就达到了7万多元,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不存在误解和信任危机问题”。高女士讲,目前,省慈善总会对小倩玉的定向捐助几乎全部采用网络转账的方式,这种方式太麻烦,很多人不习惯这样操作,这是造成他们受捐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200多万善款,如何钱尽其用?目前,包括很多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对200多万元善款能否真正用到小倩玉身上非常关注。对此问题,高涌受访时说,该院每天都在医院网站上公布捐助详情,接受监督。“有的好心人捐完钱,不登记就走了,我们就用好心人代替,反正每一笔捐助,不管数额多少,我们都要做到公开,每天的善款汇总后都会全部打入小倩玉的住院费用账号。”高涌认为,这种捐助方式虽然比较原始,“但没有那么多中间环节,捐赠公开、过程公开、使用公开,还是值得信任的”。不仅是南石医院,省慈善总会、网络捐赠平台虽然获捐相对较少,但也都公示了每笔善款的捐赠情况,同样主动接受着社会监督。省慈善总会宣传部工作人员高女士还表示,他们的网络运营、工作经费都有专门的渠道,全部都有正当来源,“保证根本不会用到一分钱善款,全部做到专款专用,大家可以完全放心”。呼声“社会太需要第三方捐赠平台”昨日下午6时,曾经连续5次向河南的困难人员进行大额捐助的东北“袜子哥”项先生告诉大河报记者,前几天,他特意赶到了南石医院,准备向小倩玉捐款10万元,但当时小倩玉的获捐善款已经接近90万元,“考虑到这已经能挽救小孩的生命,我就没有再捐助”。项先生说,近几年,特别是“郭美美事件”出现后,他在慈善捐助时从来不向任何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捐款,一般都是到现场向当事人直接捐助。“像这次小倩玉事件,媒体我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包括医院,我都不太信任,说心里话,现在社会上太需要一个具有广泛公信力的第三方捐赠平台了。如果不打破公募权垄断,如果不引入慈善竞争,给民间慈善机构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个平台可能也很难出现。”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慈善基金会——壹基金救援联盟执委会总干事蒋怡李昨晚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倩玉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客观上要求社会完善慈善行业缺乏第三方捐赠平台这一现实缺憾,“这也是必由之路”。不过,具有公募资格的纯民间慈善机构的出现却并不容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慈善机构成立必须要找到业务主管部门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这个体制使得纯民间的慈善机构没有办法获得合法的身份,谁愿意为一个纯民间的有公募资格的机构做业务主管?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国务院上个月底发出通知要求,今年12月底前完成《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对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1366166100000责编:yefang大河网-大河报136616610000011["9CaKrnJA4Aj","9CaKrnJA3ek"]//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417/20130417104011486.jpg{"email":"yefang@huanqiu.com","name":"yefang"}
阅读提示13岁的南阳女孩闫倩玉火海救母被严重烧伤,生命垂危,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短短一周捐款便超过200万元。爱心如潮之下,三种捐款渠道的募款效率差别立现。虽然都做到了透明公开,但院方接收的捐款竟占善款总额的近92%,民间捐助平台“完胜”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但民间临时自设的捐助平台,因缺少名分,受人力、经验制约而疲于应对,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广泛公信力的常设性第三方捐助平台亟待出现。有声音认为,只有打破公募权垄断、引入慈善机构竞争,才有可能缔造这样的平台,让慈善事业得以健康长远发展。数字三种捐赠平台收获迥异,医院最多昨日下午5时,河南省慈善总会捐赠服务部向大河报记者通报说,从4月9日到16日,省慈善总会收到救助闫倩玉的善款总额为70098元,最大的两笔均为1万元,来自两位爱心人士。截至4月15日零时,南石医院累计收到爱心款1936635.54元,已全部交至小倩玉个人住院费用账号。三问到底什么样的捐赠平台值得托付?小倩玉事件经大河报独家报道后,众多爱心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联系本报,表达捐助意愿,但如何选择第三方捐助平台,让众多爱心人士信赖,报社亦十分犯难。不少热心人士出于对大河报的信任,希望将善款交给报社,再转交给小倩玉。不过,这种方式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且报社缺少运营经验,更重要的是不符合法律法规,最终未被采用。在合适的捐赠渠道难以敲定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大河报最终公布了省慈善总会、南石医院的专用爱心账户和网络公益平台3种募捐渠道。昨日下午,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高涌说,接收社会救助以来,他们专门从办公室抽调了4人专职负责捐赠事宜,“他们天天忙得团团转,有时候到半夜还吃不上饭”。高涌也坦承,这种接收捐助的方式,他们很少进行,没有成熟的经验,如果社会上有一个具有广泛公信力的第三方捐赠平台,他们能省去很多麻烦。三种渠道捐款数额为何大相径庭?短短一周,救助小倩玉的善款就突破了210万元,其中医院接收的捐款最多,达到总额的近92%。根据高涌的说法,近194万元善款中,有近三分之二是热心人士通过现场捐赠的,大概三分之一是通过银行转账捐赠。有网友评论说,获捐善款的多少,反映了广大热心人士的信任度,那就是在进行慈善捐赠时更信赖民间机构,“对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公众还是不太信任”。对此说法,省慈善总会宣传部工作人员高女士并不认同。她说,短短数日,公众通过省慈善总会的捐款就达到了7万多元,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不存在误解和信任危机问题”。高女士讲,目前,省慈善总会对小倩玉的定向捐助几乎全部采用网络转账的方式,这种方式太麻烦,很多人不习惯这样操作,这是造成他们受捐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200多万善款,如何钱尽其用?目前,包括很多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对200多万元善款能否真正用到小倩玉身上非常关注。对此问题,高涌受访时说,该院每天都在医院网站上公布捐助详情,接受监督。“有的好心人捐完钱,不登记就走了,我们就用好心人代替,反正每一笔捐助,不管数额多少,我们都要做到公开,每天的善款汇总后都会全部打入小倩玉的住院费用账号。”高涌认为,这种捐助方式虽然比较原始,“但没有那么多中间环节,捐赠公开、过程公开、使用公开,还是值得信任的”。不仅是南石医院,省慈善总会、网络捐赠平台虽然获捐相对较少,但也都公示了每笔善款的捐赠情况,同样主动接受着社会监督。省慈善总会宣传部工作人员高女士还表示,他们的网络运营、工作经费都有专门的渠道,全部都有正当来源,“保证根本不会用到一分钱善款,全部做到专款专用,大家可以完全放心”。呼声“社会太需要第三方捐赠平台”昨日下午6时,曾经连续5次向河南的困难人员进行大额捐助的东北“袜子哥”项先生告诉大河报记者,前几天,他特意赶到了南石医院,准备向小倩玉捐款10万元,但当时小倩玉的获捐善款已经接近90万元,“考虑到这已经能挽救小孩的生命,我就没有再捐助”。项先生说,近几年,特别是“郭美美事件”出现后,他在慈善捐助时从来不向任何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捐款,一般都是到现场向当事人直接捐助。“像这次小倩玉事件,媒体我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包括医院,我都不太信任,说心里话,现在社会上太需要一个具有广泛公信力的第三方捐赠平台了。如果不打破公募权垄断,如果不引入慈善竞争,给民间慈善机构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个平台可能也很难出现。”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慈善基金会——壹基金救援联盟执委会总干事蒋怡李昨晚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倩玉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客观上要求社会完善慈善行业缺乏第三方捐赠平台这一现实缺憾,“这也是必由之路”。不过,具有公募资格的纯民间慈善机构的出现却并不容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慈善机构成立必须要找到业务主管部门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这个体制使得纯民间的慈善机构没有办法获得合法的身份,谁愿意为一个纯民间的有公募资格的机构做业务主管?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国务院上个月底发出通知要求,今年12月底前完成《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对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