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D1NK hope.huanqiu.comarticle杨欣:守护长江源头30年/e3pmh4858/e3pttusns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民间环保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会长杨欣的造型不是为了走时尚路线,而是出于非常现实的需要——长发长胡子能够在长江源头的高原地区抵挡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作为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杨欣有着诸多耀人的光环:2000年“地球奖”、2002年“母亲河奖”、2003年“盖蒂环保奖”、2005年“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SEE&TNC生态奖一等奖、2009年再次获得“母亲河”奖、2011“芯世界公益创新奖—先锋倡导奖”得主。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从事生态考察和环境保护27年,50岁的杨欣的环保路曲折艰难。索南达杰的方向1986年,杨欣参加了让整个中国为之激动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任主力漂流队员兼摄影师,经过175天的漂流,漂流了全程6300千米的长江,从此专注于长江源保护。1994年,杨欣组建“神奇长江源”电视摄制探险队进入青海,发现当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一年,他“认识”了索南达杰。当听到老牧民讲起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倒在偷猎者枪下的故事后,杨欣震惊了,建立一个关注藏羚羊、关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站的想法由此而生。1995年,杨欣在北京演讲时提到藏羚羊,全场只有一两个科研人员知道这种动物。建自然保护站首先需要当地部门的批准,杨欣在西宁一呆就是3个月,随之而来的资金问题更是困难,杨欣四处“化缘”,将自己所著的《长江魂》图书义卖,并到处招募志愿者。书籍义卖的收入有限,无奈之下,杨欣又用这本书做抵押,在深圳借资购置了与南极站同质的轻钢结构活动房。1997年,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终于建成。“现在,保护站已经成了可可西里标志性的建筑了,你可能不相信,所有的大小工程,都是我们志愿者自己动手完成的。”杨欣动情地说,在高海拔冻土带上建房子,没有任何资料,没有任何外援,12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志愿者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和仪器,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让可可西里无人区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正是因为这个站的建立,让可可西里、藏羚羊从无人知晓到无人不晓。如今,索南达杰站已经成为青藏线的一个著名景点,停车场上的车都停不下。然而,辛辛苦苦建立的索南达杰站,杨欣几年前就把它完全交给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杨欣解释:“建站之初,我们就希望能借此促进生态保护区的建立。现在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已经成为明星动物,每年都有大量保护资金投入。我们在这里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寻找还没有得到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这样才能使长江源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提高。”守护斑头雁杨欣建立的第二个自然保护站,是位于长江正源沱沱河的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建成之后干什么?一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进入杨欣的视线。“这种飞行高度近9000米的鸟,能在8小时中飞越喜马拉雅山。它其实是国际保护动物,只是没得到我们的重视。这里虽然是自然保护区,但并没有太多实际措施。斑头雁每年被捡走的蛋多达2000多枚。”杨欣说。于是,杨欣的团队招募志愿者在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不让捡蛋者进入。从这个项目起,杨欣开始注重与当地人的合作。“征得政府同意后,我们给当地一些居民戴上红袖标,让他们一起参与到保护行动之中,还给他们命名为‘长江第一保护团支部’。总之,动员当地所有能动员的力量。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垃圾换食品”。相比藏羚羊受到的关心,青藏高原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还远远没有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杨欣觉得有这个义务去倡导和唤醒。“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产品和全球一体化消费形式的普及,无论游客还是当地牧民,都十分依赖工业产品。每个工业产品都有包装,长江源的垃圾主要就是废弃的包装。”杨欣说,“而当地没有现代垃圾回收机制,因此造成垃圾泛滥。”2003年,志愿者花费3个月时间,对青藏公路昆仑山口到唐古拉山口、400公里的青藏公路两侧和沿途居民点垃圾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了《长江源头地区公路沿线垃圾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将垃圾通过铁路剩余运力运至格尔木集中处理或就地处理的建议,上报国家部委。保护站发起了“垃圾换食品”活动——派志愿者进入广阔的牧区,给当地人宣传垃圾的危害,请他们把垃圾运到保护站来交换。“比如,你带来10个旧矿泉水瓶,我给你换1瓶新的。这样半年就收了5万多个瓶子,2万多个易拉罐。志愿者把垃圾消毒后装袋,请来往游客帮忙带到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垃圾回收站,90%以上的游客都愿意。”杨欣说。此后,保护站又开创了“每人带走一袋垃圾”的项目,号召自驾进藏游客带走当地污染源,“游客基本上都很响应”。除了垃圾污染,长江源冰川的退缩也是环境恶化的又一表现。1994年杨欣探险考察时曾拍过一处冰川,2010年他重返故地时却发现,眼前的冰川几乎全部消失。“最大的一个冰川叫岗加曲巴冰川,它在近40年间退缩了4000米——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在他的倡导下,2005年,志愿者在海拔5400米的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竖立起长江第一座“冰志碑”,警示长江源冰川的退缩速度,呼吁人们关注母亲河的生态。8年来,这样的冰志碑已经建了5个。杨欣说:“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与索南达杰站的不同之处在于,3个全职工作人员中,有两个是当地人。我们希望把当地人培养起来,把保护站完全交给他们。毕竟他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让他们来保护,是最好的结果。”危险是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每个“绿色江河”的志愿者在讲到自己和环保结缘的契机时都提到了杨欣,说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格给了他们很大的影响。正如澳大利亚志愿者艾玛写到:“他(杨欣)是一个沉默寡言而非常吸引人的人,他和他的‘绿色江河’组织,为环保事业作了很大的贡献,让我受益匪浅。”长时间在野外工作的杨欣常常与危险为伴,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探险生活,常常为了一幅精彩图片、一个考察项目废寝忘食。但杨欣却说,危险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年10月11日~20日,“绿色江河”将进行“清洁青藏线 保护长江源”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的4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徒步400公里,捡公路两边垃圾,调查青藏线沿线垃圾污染状况。18年前,当杨欣拟订他长江源保护的“5年计划”时,曾设想在2000年建成4个自然保护站。“分别是在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可可西里)、长江正源沱沱河、长江南源当曲和通天河。”目前,“绿色江河”组织正在筹备建立第三个自然保护站,位置在四川。“第一个保护站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个保护站重点保护水源,第三个保护站将会重点保护森林,开展青少年生态培训,成为中国第一个青少年的绿色黄埔军校。”杨欣说。(以上文字综合 中国青年报《杨欣:建“绿色黄埔军校”》、四川日报《杨欣20年漫漫环保路》、新民周刊《杨欣: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1383704160000责编:yefang腾讯公益138370416000011["9CaKrnJCOwH","9CaKrnJCHCv","9CaKrnJC2t9","9CaKrnJBNhR"]//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1106/20131106102522637.jpg{"email":"yefang@huanqiu.com","name":"yefang"}
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民间环保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会长杨欣的造型不是为了走时尚路线,而是出于非常现实的需要——长发长胡子能够在长江源头的高原地区抵挡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作为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杨欣有着诸多耀人的光环:2000年“地球奖”、2002年“母亲河奖”、2003年“盖蒂环保奖”、2005年“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SEE&TNC生态奖一等奖、2009年再次获得“母亲河”奖、2011“芯世界公益创新奖—先锋倡导奖”得主。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从事生态考察和环境保护27年,50岁的杨欣的环保路曲折艰难。索南达杰的方向1986年,杨欣参加了让整个中国为之激动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任主力漂流队员兼摄影师,经过175天的漂流,漂流了全程6300千米的长江,从此专注于长江源保护。1994年,杨欣组建“神奇长江源”电视摄制探险队进入青海,发现当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一年,他“认识”了索南达杰。当听到老牧民讲起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倒在偷猎者枪下的故事后,杨欣震惊了,建立一个关注藏羚羊、关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站的想法由此而生。1995年,杨欣在北京演讲时提到藏羚羊,全场只有一两个科研人员知道这种动物。建自然保护站首先需要当地部门的批准,杨欣在西宁一呆就是3个月,随之而来的资金问题更是困难,杨欣四处“化缘”,将自己所著的《长江魂》图书义卖,并到处招募志愿者。书籍义卖的收入有限,无奈之下,杨欣又用这本书做抵押,在深圳借资购置了与南极站同质的轻钢结构活动房。1997年,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终于建成。“现在,保护站已经成了可可西里标志性的建筑了,你可能不相信,所有的大小工程,都是我们志愿者自己动手完成的。”杨欣动情地说,在高海拔冻土带上建房子,没有任何资料,没有任何外援,12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志愿者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和仪器,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让可可西里无人区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正是因为这个站的建立,让可可西里、藏羚羊从无人知晓到无人不晓。如今,索南达杰站已经成为青藏线的一个著名景点,停车场上的车都停不下。然而,辛辛苦苦建立的索南达杰站,杨欣几年前就把它完全交给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杨欣解释:“建站之初,我们就希望能借此促进生态保护区的建立。现在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已经成为明星动物,每年都有大量保护资金投入。我们在这里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寻找还没有得到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这样才能使长江源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提高。”守护斑头雁杨欣建立的第二个自然保护站,是位于长江正源沱沱河的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建成之后干什么?一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进入杨欣的视线。“这种飞行高度近9000米的鸟,能在8小时中飞越喜马拉雅山。它其实是国际保护动物,只是没得到我们的重视。这里虽然是自然保护区,但并没有太多实际措施。斑头雁每年被捡走的蛋多达2000多枚。”杨欣说。于是,杨欣的团队招募志愿者在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不让捡蛋者进入。从这个项目起,杨欣开始注重与当地人的合作。“征得政府同意后,我们给当地一些居民戴上红袖标,让他们一起参与到保护行动之中,还给他们命名为‘长江第一保护团支部’。总之,动员当地所有能动员的力量。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垃圾换食品”。相比藏羚羊受到的关心,青藏高原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还远远没有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杨欣觉得有这个义务去倡导和唤醒。“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产品和全球一体化消费形式的普及,无论游客还是当地牧民,都十分依赖工业产品。每个工业产品都有包装,长江源的垃圾主要就是废弃的包装。”杨欣说,“而当地没有现代垃圾回收机制,因此造成垃圾泛滥。”2003年,志愿者花费3个月时间,对青藏公路昆仑山口到唐古拉山口、400公里的青藏公路两侧和沿途居民点垃圾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了《长江源头地区公路沿线垃圾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将垃圾通过铁路剩余运力运至格尔木集中处理或就地处理的建议,上报国家部委。保护站发起了“垃圾换食品”活动——派志愿者进入广阔的牧区,给当地人宣传垃圾的危害,请他们把垃圾运到保护站来交换。“比如,你带来10个旧矿泉水瓶,我给你换1瓶新的。这样半年就收了5万多个瓶子,2万多个易拉罐。志愿者把垃圾消毒后装袋,请来往游客帮忙带到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垃圾回收站,90%以上的游客都愿意。”杨欣说。此后,保护站又开创了“每人带走一袋垃圾”的项目,号召自驾进藏游客带走当地污染源,“游客基本上都很响应”。除了垃圾污染,长江源冰川的退缩也是环境恶化的又一表现。1994年杨欣探险考察时曾拍过一处冰川,2010年他重返故地时却发现,眼前的冰川几乎全部消失。“最大的一个冰川叫岗加曲巴冰川,它在近40年间退缩了4000米——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在他的倡导下,2005年,志愿者在海拔5400米的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竖立起长江第一座“冰志碑”,警示长江源冰川的退缩速度,呼吁人们关注母亲河的生态。8年来,这样的冰志碑已经建了5个。杨欣说:“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与索南达杰站的不同之处在于,3个全职工作人员中,有两个是当地人。我们希望把当地人培养起来,把保护站完全交给他们。毕竟他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让他们来保护,是最好的结果。”危险是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每个“绿色江河”的志愿者在讲到自己和环保结缘的契机时都提到了杨欣,说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格给了他们很大的影响。正如澳大利亚志愿者艾玛写到:“他(杨欣)是一个沉默寡言而非常吸引人的人,他和他的‘绿色江河’组织,为环保事业作了很大的贡献,让我受益匪浅。”长时间在野外工作的杨欣常常与危险为伴,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探险生活,常常为了一幅精彩图片、一个考察项目废寝忘食。但杨欣却说,危险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年10月11日~20日,“绿色江河”将进行“清洁青藏线 保护长江源”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的4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徒步400公里,捡公路两边垃圾,调查青藏线沿线垃圾污染状况。18年前,当杨欣拟订他长江源保护的“5年计划”时,曾设想在2000年建成4个自然保护站。“分别是在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可可西里)、长江正源沱沱河、长江南源当曲和通天河。”目前,“绿色江河”组织正在筹备建立第三个自然保护站,位置在四川。“第一个保护站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个保护站重点保护水源,第三个保护站将会重点保护森林,开展青少年生态培训,成为中国第一个青少年的绿色黄埔军校。”杨欣说。(以上文字综合 中国青年报《杨欣:建“绿色黄埔军校”》、四川日报《杨欣20年漫漫环保路》、新民周刊《杨欣: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